編輯推薦
                                      ·北京衛視“養生堂”專傢佟彤作序推薦
  ·在日常飲食中養生
  ·無創痕、無痛苦、無副作用,易學、省錢、科學的天然療法
  ·按摩、颳痧、芳香、足浴、艾灸、藥敷、運動,七種療法齣奇效
  ·人的足部就像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不僅分布著精密的脈絡與穴位,而且針對每一個具有獨立功能的器官都有一個反射區,並包含著這個器官的全部信息。  
  ·當某個器官發生生理變化時,足部的反射區和穴位就會首先做齣反應,提醒我們要做好預防的準備,這也正是足部保健的原理。
  ·其實,認識足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雖然它不能用語言告訴我們,卻可以通過皮膚顔色、外形的變化以及感覺嚮我們傳遞無窮的信息。瞭解並充分利用這個信息,可以掌握身體健康的每一個小細節,進而選擇操作簡單、安全舒適的足療方法,如足部按摩、颳痧、艾灸、運動、足浴等,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作用!
  ·為瞭方便讀者從速對照學習,本書采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瞭足部與健康的關係,教讀者怎樣通過觀察足部進行疾病自查,並針對常見不適癥狀推薦瞭按摩、颳痧、拔罐、足浴、艾灸、藥敷、保健操等對足部施術的特效療法。
  ·本書為讀者提供瞭大量實用安全、通俗易懂的足部健康療法,讓讀者看過後就能立刻實踐,享受自我診療或者為傢人診療帶來的健康樂趣!
  ·這本書一旦進入您的傢庭,它會竭誠為您提供服務。                 
內容簡介
       人的足部就像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其中密布著經絡和穴位,並隱藏著心髒、肝髒、腎髒等反射區,長期堅持對足部經絡及相應髒腑反射區進行良性刺激,不僅可以改善亞健康狀態,還可以對某些常見疾病起到明顯治療或者輔助治療的作用。此外,觀察足部的變化可以為自己做個體檢,及早發現身體髒腑的病變,為及時治療爭取時間。
  為瞭方便讀者從速對照學習,本書采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瞭足部與健康的關係,教讀者怎樣通過觀察足部進行疾病自查,並針對常見不適癥狀推薦瞭按摩、颳痧、拔罐、足浴、艾灸、藥敷、保健操等對足部施術的特效療法。可以說,本書為讀者提供瞭大量實用安全、通俗易懂的足部健康療法,讓讀者看過後就能立刻實踐,享受自我診療或者為傢人診療帶來的健康樂趣!
     作者簡介
     陳波,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疼痛康復科主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推拿、拔罐、颳痧、針灸等實踐和教學工作,尤其擅長本人研究發明的太極針、太極刀療法。對於治療骨質增生癥、頸椎病、腰椎間盤突齣癥、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軟組織損傷、頸肩腰腿痛等疼痛疾患,具有獨特的療效。齣版著作10餘部,發錶論文30餘篇。獲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奬一項,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專利四項。成就入編《當代發明傢成果詞典》及《國傢級科研成果研製功臣名錄》。
  
     精彩書評
       ★怎麼能使百姓生活中必備的醫學科普,既“科”又“普”,一直是健康科普書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也是這套書的特色:本套叢書的寫作者都有著專業背景,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加上對讀者、乃至觀眾接受能力的充分瞭解,足以使這套書,能深入淺齣,能將深奧學問的解釋接地氣,而這,也是我在這裏嚮大傢推薦這套書的理由。
  ——佟彤 北京衛視“養生堂”專傢
     目錄
   第一章健康從雙足開始
雙足是人體結構的縮影
足部承載著身體的健康
足部經絡調整著全身氣血
足部反射區能"反射"齣身體狀況
足部養生的神奇功效
第二章足部是人體健康的"晴雨錶" 
趾甲異常代錶什麼
足趾異常代錶什麼
足背、足底異常代錶什麼
足踝異常代錶什麼
足部感覺異常代錶什麼
第三章足部的日常保健
定期檢查雙足
定期修腳
夏季也要穿上鞋襪
鞋子要閤腳
正確快走
經常做足部運動
多在鵝卵石上走
第四章最有效的足部療法
足浴
按摩
艾灸
颳痧
敷貼
芳香
下肢運動
第五章亞健康足部對癥特效療法
畏寒
眩暈
視力下降
睡眠不佳
神經衰弱
食欲不振
頸肩酸痛
腰背痛
消化不良
疲勞乏力
第六章常見病足部對癥特效療法
感冒
頭痛
慢性咽炎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鼻炎
呃逆
慢性腹瀉
單純性便秘
耳鳴
咳嗽
支氣管哮喘
慢性胃炎
冠心病
高血壓
低血壓
糖尿病
更年期綜閤徵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足跟痛
坐骨神經痛
第七章男女常見病足部對癥特效療法
痛經
月經不調
經前緊張綜閤徵
陽痿
遺精
第八章常見急癥足部對癥特效療法
暈車、暈船
落枕
中暑
腓腸肌痙攣
附錄
起止於足部的經脈
下肢常用穴位
足部反射區
附錄      
精彩書摘
     感冒
  感冒,又稱“傷風”,主要是因身體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周圍環境變化等,細菌、病毒趁虛而入,
  從而誘發感冒。感冒多錶現為流涕、噴嚏、咽喉腫痛、頭暈、頭痛、體熱等癥狀。需注意的是,
  感冒可以引起很多並發癥,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取位】金門、申脈、京骨、公孫、隱白、厲兌、足三裏、三陰交、湧泉、腎上腺、額竇、脾、鼻
  【療法】
  1.按摩
  步驟一:推揉腎上腺50~100次。
  步驟二:點壓額竇、脾各50~100 次。
  步驟三:揉按鼻50~100次。按金門、申脈、京骨各30~50次。
  步驟四:掐按公孫、隱白、厲兌各30~50次。
  2.足浴
  方一:風熱感冒
  用藥:生薑50 剋,蒲公英100剋。
  製法:將生薑洗淨切細絲,將蒲公英摘洗乾淨。將生薑絲和蒲公英同放入搪瓷盆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 分鍾後,然後水煎取汁。
  用法:將滾開的藥汁倒入浴盆中,水量至腳踝為宜,雙腳置於盆沿,使藥汁蒸汽充分熏蒸雙足,待水溫約45℃左右,將雙腳浸泡於藥汁中,每次10~30分鍾,每日兩次。每日1 劑,連續3~5天。
  方二:風寒感冒
  用藥:羌活30 剋,獨活30剋,白芷30 剋,川芎30 剋,麻黃30 剋。
  製法:將羌活、獨活、白芷、川芎、麻黃分彆摘洗乾淨。將所有藥材一起放入搪瓷盆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 分鍾後,水煎取汁。
  用法:將滾開的藥汁倒入浴盆中,水量至腳踝為宜,雙腳置於盆沿,使藥汁蒸汽充分熏蒸雙足,待水溫約45℃左右,將雙腳浸泡於藥汁中,每次10~30 分鍾,每日兩次。每日1 劑,連續3~5 天。
  方三:疫毒型感冒
  用藥:金銀花20 剋,連翹20 剋,荊芥20 剋,薄荷20 剋,牛蒡子20 剋,淡豆豉20 剋,桔梗20 剋,桑葉20 剋,菊花20剋,前鬍20 剋,杏仁20 剋,闆藍根20 剋,甘草20 剋。
  製法:將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桑葉、菊花、前鬍、杏仁、闆藍根、甘草分彆摘洗乾淨。將所有藥材一起放入搪瓷盆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 分鍾後,水煎取汁。
  用法:將滾開的藥汁倒入浴盆中,水量至腳踝為宜,雙腳置於盆沿,使藥汁蒸汽充分熏蒸雙足,待水溫約45℃左右,將雙腳浸泡於藥汁中,每次10~30 分鍾,每日兩次。每日1劑,連續3~5 天。
  3.艾灸或颳痧
  取足三裏、三陰交、湧泉,以艾條溫和灸每個穴位各10~15 分鍾,每日1~2 次,風寒
  感冒還可選艾炷隔薑灸,每穴灸5~7 壯。或以平麵按揉法、垂直按揉法,颳拭每穴1 分鍾。
  4.敷貼
  方一
  用藥:白鬍椒、丁香各7粒,蔥白適量。
  製法:將白鬍椒、丁香碾碎,蔥白搗膏、成泥。將二者混閤,塗在兩手心,閤掌使其成餅狀。
  用法:將成品夾在大腿內側,固定後屈膝側臥,蓋被取汗,早、晚各1 次,每次45~60分鍾,連用2~3 日或病愈。適閤風寒感冒。
  方二
  用藥:水澤蘭葉、鮮黃皮果樹葉各15 剋,大青葉30 剋,魚腥草25剋,川芎12 剋。
  製法:取上述鮮藥,搗爛如泥狀。
  用法:敷於足底之湧泉穴,可舒緩流行性感冒,改善發熱、肌肉酸痛等癥狀。
  5.芳香
  取洋甘菊精油3 滴,用於腿部、全足按摩,時間約10 分鍾左右,用於幫助退燒。
  取黑鬍椒3 滴,芫荽3 滴,熏衣草4滴,用於腿部、全足按摩,時間約10 分鍾左右,用於驅寒、退燒。
  77
  頭痛
  【取位】湧泉、太溪、太衝、太白、三陰交、血海、陰陵泉、足三裏、豐隆、三叉神經、小腦及腦乾、腦垂體、大腦、頭頸淋巴結
  【療法】
  1.按摩
  步驟一:將雙手搓熱,從腳踝嚮上摩擦至膝部,反復10次。再按揉三叉神經、小腦及腦乾、腦垂體各50~100 次,以産生酸痛感為宜。
  步驟二:以屈食指點法嚮下扣按大腦、頭頸淋巴結各50~100次。
  步驟三:搓擦湧泉至局部發熱,再以相同手法從足背至膝蓋下方推3~5 遍,按壓太溪、太衝、太白各30~50次。
  步驟四:按揉三陰交30~50 次,並對小腿肚施以搓法30次,同時配閤深呼吸。
  2.颳痧
  步驟:取湧泉、太衝,使用角颳法,每穴颳至局部齣痧點或紅潤為宜。
  3.芳香
  取橙花3 滴+羅馬洋甘菊3 滴+迴青橙2 滴,或小麥胚芽油4 毫升+葡萄籽油16 毫升+
  德國洋甘菊5 滴+ 熏衣草3滴+玫瑰2 滴,可配閤按摩、颳痧、泡腳使用,按摩時精油量可酌減。
  4.足浴
  用藥:鬆葉100 剋,竹葉50 剋,蜂蜜60 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鬆葉、竹葉洗淨,切碎晾乾,與蜂蜜同入白酒中,攪拌均勻,加蓋密封浸泡30天。
  用法:取50 毫升倒入盆中,衝入開水700毫升,水量至腳踝為宜,雙腳置於盆沿,使藥汁蒸汽充分熏蒸雙足,待水溫約45℃左右,將雙腳浸泡於藥汁中,每次30 分鍾,每日1 次。
  每日可另取20 毫升內服。
  5.敷貼
  用藥:吳茱萸20 剋。
  製法:將吳茱萸研粉末。
  用法:每晚睡前取適量藥粉,用醋調成糊狀,敷於雙足湧泉,用紗布固定,次日起床去掉,適用於頭痛伴高血壓。
      ……      
前言/序言
       
				 
				
				
					足部健康密碼:全身健康的秘密鑰匙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一同探索一個常常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身體部位——足部。它不僅承載著我們日復一日的行走、奔跑、跳躍,更是連接我們身體內部運作與外部環境的精密傳感器。長久以來,我們對足部的關注往往局限於舒適與美觀,而忽略瞭它在全身健康中所扮演的“基石”角色。本書將顛覆您對足部的傳統認知,揭示隱藏在足部深處的健康密碼,帶您領略足部如何成為影響全身健康的關鍵。  一、 足部的“微縮宇宙”:身體健康的縮影  我們的足部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如同一個高度濃縮的“微縮宇宙”,精準地反映著全身各器官係統的健康狀況。足部獨特的解剖結構,尤其是其豐富的神經末梢、穴位和反射區,使其成為解讀身體內部信息的絕佳窗口。     反射區的奧秘: 足底遍布著與身體各器官、腺體和組織相對應的反射區。當某個器官齣現問題時,其對應的足部反射區往往會産生疼痛、壓痛、結節、硬塊甚至顔色改變等異常信號。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反射區的分布圖,並解釋它們與身體其他部位的聯動原理,幫助您學會如何通過觸摸和觀察足部,洞察身體的“未病先兆”。    穴位與經絡的和諧: 中醫理論中,足部是多條重要經絡的起點與終點,例如肝經、脾經、腎經、胃經、膽經、膀胱經等。這些經絡如同身體的“高速公路”,承載著氣血的運行,維持著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足部的特定穴位,如湧泉、太衝、足三裏、三陰交等,更是調節相關髒腑功能的關鍵節點。本書將深入講解這些穴位的定位、功效,並提供簡單易行的自我刺激方法,以促進經絡通暢,改善髒腑功能。    血管與淋巴的脈絡: 足部擁有極其發達的血管和淋巴網絡,它們負責將血液和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同時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當足部血液循環不暢時,會直接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的供血,導緻一係列健康問題。淋巴係統的淤滯也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本書將探討足部血管和淋巴係統的運作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改善足部循環來促進全身的代謝與排毒。  二、 足部信號解讀:傾聽身體的細微訴說  身體的任何不適,都可能在足部留下印記。學會解讀這些足部信號,就如同擁有瞭一把開啓健康之門的鑰匙。     足部外觀的變化:        顔色: 足部皮膚的顔色變化往往是內部問題的直接反映。蒼白可能提示貧血或循環不暢;發紅可能與炎癥、感染或過敏有關;青紫可能預示著血液淤滯或外傷;暗黃則可能與肝膽功能異常有關。        溫度: 足部冰涼可能錶示寒邪入侵或陽氣不足;過熱則可能提示體內存在虛火或炎癥。        腫脹: 足部不明原因的腫脹,尤其是單側腫脹,需要警惕。它可能與局部炎癥、淋巴迴流受阻、心髒或腎髒功能問題有關。        皮膚狀態: 乾燥、脫屑、皸裂可能提示體內水分不足或某些皮膚病;起水泡、瘙癢則可能與真菌感染或過敏有關。        指甲變化: 指甲的顔色、厚度、形狀改變,如變色、變厚、齣現橫紋竪紋等,都能反映齣身體內部的營養狀況、微循環狀況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的徵兆。     觸診的智慧:        壓痛點: 在足部特定反射區或穴位上齣現明顯的壓痛,是身體內部相應部位齣現問題的最直接信號。例如,足底前掌的小趾根部區域疼痛,可能與肩頸問題相關;足弓內側疼痛,可能與肝髒問題有關。        硬結與腫塊: 在足部觸碰到硬結或腫塊,需要引起重視,它們可能是局部氣血淤滯、炎癥反應,甚至是更嚴重病變的早期信號。        溫度不均: 足部某些區域異常偏冷或偏熱,也提示著該區域的微循環或能量流動存在異常。     行走與姿勢的提示:        步態異常: 走路時是否有跛行、拖步、內八字或外八字等現象?這些步態的改變,往往是由於足部骨骼、肌肉、神經的某些問題,或者是由脊柱、骨盆等更高部位的失衡引起。        足部受力點: 觀察鞋底的磨損情況,可以瞭解您日常走路時足部受力的主要部位,這也能間接反映齣足部力學結構的異常。  三、 足部調理的係統化方法:喚醒身體自愈力  一旦掌握瞭如何解讀足部信號,您便擁有瞭主動管理自身健康的主動權。本書將為您提供一係列係統化、科學化的足部調理方法,幫助您從根本上改善足部健康,進而帶動全身的健康提升。     足部反射區按摩:        原理: 通過對足部反射區施加適度的壓力和揉捏,刺激其對應的器官和組織,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達到調節髒腑功能、緩解不適的目的。        技巧: 學習正確的按摩手法,如按、揉、捏、推、敲等,並掌握不同反射區的按摩強度和方嚮。本書將提供詳細的圖文指導,讓您輕鬆掌握。        針對性應用: 針對不同身體不適,如頭痛、失眠、消化不良、腰背酸痛等,選擇相應的反射區進行重點按摩。     穴位刺激與艾灸:        穴位按摩: 運用手指或按摩工具,對足部重要穴位進行點按、揉按,以激發穴位的經氣,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艾灸療法: 艾灸是中醫傳統的溫熱療法,通過燃燒艾絨産生的溫熱來刺激穴位,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扶陽固脫等功效。本書將指導您如何安全有效地在傢進行足部穴位的艾灸。     足部運動與拉伸:        基礎足部運動: 如足尖、腳跟的站立與抬起,腳趾的抓握與伸展,腳踝的內翻外翻、蹠屈背屈等,這些簡單的運動能有效鍛煉足部和小腿肌肉,增強足部穩定性。        動態拉伸: 學習各種針對足部、腳踝、小腿肌肉的動態拉伸動作,如弓步拉伸、站姿小腿拉伸等,以緩解肌肉緊張,改善足部柔韌性。        足弓鍛煉: 強調足弓的重要性,並提供多種鍛煉足弓的運動,如用毛巾抓取、用腳趾撿拾小物件等,以預防和改善扁平足等問題。     足部泡浴與藥浴:        溫水泡浴: 簡單的溫水泡浴就能促進足部血液循環,緩解疲勞。        中藥泡浴: 運用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藥材(如艾葉、生薑、當歸、紅花等)進行泡浴,能有效驅寒、活血、消炎、舒筋活絡,並能通過皮膚吸收,達到更深層的調理效果。本書將提供多種經典的中藥泡浴配方。     足部鞋襪的選擇與護理:        舒適的鞋具: 強調選擇閤腳、透氣、支撐性好的鞋具,避免過緊、過鬆或不閤腳的鞋子對足部造成壓迫和損傷。        吸濕透氣的襪品: 選擇棉、麻等天然材質的襪子,保持足部乾爽,預防真菌感染。        日常足部清潔與滋養: 養成每日清潔足部、檢查皮膚的習慣,並根據足部狀況選擇閤適的滋潤産品,保持皮膚健康。  四、 足部健康與整體健康的深度聯結  足部健康並非孤立存在,它與全身的健康息息相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改善足部,緩解全身疼痛: 許多人長期遭受腰背痛、頸椎病、膝關節疼痛等睏擾,而這些疼痛很多時候根源於足部力學失衡或足底受力不均。通過調理足部,重建良好的生物力學鏈,可以有效地緩解甚至消除這些全身性疼痛。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管健康: 足部是下肢的末端,也是血液迴流的重要通道。足部血液循環的改善,能夠減輕心髒的負擔,降低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    提升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足部淋巴係統的順暢運作,是身體清除毒素、抵抗病原體的關鍵。足部調理有助於疏通淋巴,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從而提升整體免疫力。    調節內分泌,改善情緒: 足部許多反射區與內分泌腺體相對應,通過刺激這些反射區,可以調節激素分泌,改善內分泌紊亂,從而對情緒、睡眠、新陳代謝等産生積極影響。    預防與管理慢性疾病: 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會在足部留下早期信號。通過持續的足部觀察與調理,可以早期發現問題,延緩疾病進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疾病的自我管理。  結語:  足部,是我們最親密的夥伴,它默默地承受著我們的重量,承載著我們的夢想,卻往往被我們所忽視。本書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全新健康認知的大門,讓您重新認識並珍視您的雙腳。通過係統化的足部知識學習和實用的調理方法實踐,您將發現,調理足部,不僅僅是嗬護一雙腳,更是投資全身的健康,點亮生命的活力。讓我們從足部開始,邁嚮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