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吳山明畫集: | 作者 | 吳山明 繪 |
| 定價 | 280.00元 | 齣版社 | 山東美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3013486 | 齣版日期 | 1999-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8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然而,這又何其不易也。我曾經慨嘆過:中國畫傳統博大精深,欲窺其堂奧,繼承一二,至難也!非大智力、大願力、大毅力者,不能人。這些有感而發的話,也許說得過分瞭。但我的確相信,畫傢必經傳統磨瑩,纔能蛟然益明。吳先生在時下紛紛漠視傳統的氣氛中,能洞徹阻礙,自爾超邁,我不禁不贊之為“體正”。所以,在談他的藝術的第二個方麵時,我首先要交待的是,他的作品不僅現代,而且古典,他能使戛戛獨造與循循入矩如驂如靳,相輔以行,這體現瞭他多方麵的纔能。但這裏,我隻能就其作品,舉凡攝要,試讀三項,以論其“氣長”。 一、以山水點笞之法增神采。《繪事微言》說:“畫不點笞,山無生氣。昔人謂:苔痕為美人簪花。”笞點雖小,卻關乎全局。吳先生所畫的作品,形象固不必盡美,其所以點笞者,為畫添生氣也。他的《新裝》(1995年)、《牧民頭像》(1989年)盡是山水傢法,使人仿佛於峰巒晦明,風溪榖雨之中得見偃仰虧蔽與聚散曆落之緻。此真可謂對山水皴法的靈心妙用。但更妙的是,他能以點笞來提醒畫麵的精神,其牢籠全局的手法,看似簡單,其實,大手筆也。《古寺老僧》(1996年)的笞點則愈發老練精到,疏密安排得若有神助,令人想起瞭石濤的絕唱:“有沒天沒地當頭劈麵點,有韆岩萬壑明淨無一點。噫,法無定相,氣概成章耳。” 二、以北碑南貼之綫立骨氣。北碑的特點是界格方嚴,法書深刻,既所謂的金石氣味,康有為曾將其析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等十美。而南帖則是意態,疏放妍妙,即所謂的珠玉豐神,周星蓮曾比喻為:唐書如玉,宋書如水晶。簡而言之,北碑氣剛、瘦、透、皺也;南帖氣柔、幽、修、漏也。吳先生欲執雨端而並蓄,乃是一種追險絕而歸平正的壯舉,也是他在綫條方麵所作的引人人勝的探索。他用十幾年的心血來畫意筆綫描人物,我猜測,其用意全在於此。他的《庫爾乾的孩子們》、《師生間》等作品,主要是南帖的筆法,尤其是能得啄筆與掠筆之妙。或按筆蹲鋒,潛蹙於右,藉勢收鋒迅即擲齣;或微麯而下,勢鏇於左,法澀而動,意暢而婉。氣勢翩翩,若飛若動。《朝聖者》和《織帳圖》則以北碑為主,骨力峭拔,氣息渾古,下筆盡意駿厲,極其勢而去,若不欲還,我在前麵曾經暗示過,他的人物甚至還藉用瞭山水的皴法,這兩幅畫正典型地反映瞭這種特色。他的人體畫則常常是兩種綫條交互並用,以求得凝重處與輕盈處各得其所。這在人體的繪畫史匕堪稱是一格的。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吳山明藝術年錶 序 意筆綫描人物畫簡論 頭像 1. 伊犁少女 2. 藏族青年(局部) 3. 獵手 4. 湘西老農 5. 強巴(局部) 6. (局部) 7. 備茶(局部) 8. 雪山之鷹(局部) 9. 姐妹 10. 大能人 11. 牧牛漢 12. 吮手的孩子 13. 紹興老農 14. 牧牛老漢 15. 牧牛老漢(局部) 生活寫生 16. 蕉林少女 17. 傣傢姑娘 18. 盛裝 19. 飽經風霜 20. 新婦 21. 小鎮夕照 22. 母與子 23. 待 24. 驕子 25. 小丫頭 26. 牧羊女 27. 小喇嘛 28. 織帳 29. 友情 30. 小妮子 31. 一傢親 創作 32. 西泠鞦韻 33. 造化為師 34. 潘天壽像 35. 草原無垠 36. 備茶 37. 舂韻 38. 陽光 39. 集市 40. 寺前僧侶 41. 搖藍麯 42. 初雪 43. 母親 44. 帕米爾果農 45. 傢園 46. 老木屋 47. 青稞地 48. 歸路 49. 山妹 50. 輪轉 51. 格桑花 52. 朝聖 53. 古寺老僧 54. 浴 55. 趕集 56. 歲月 57. 沃原 58. 百草園 59. 延安五老 人體 60. 人體 61. 人體 62. 人體 63. 人體 64. 人體 65. 人體 66. 人體 67. 人體 小品 68. 晨麯 69. 不可居無竹 70. 童趣 71. 西施 72. 清泉 73. 僧敲月下門 74. 白雲桃花入溪流 75. 桃花源 76. 春華鞦實 77. 江南三月 78. 水鄉妹 79. 山雨欲來 80. 翔魚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畫集,我早在幾年前就有所耳聞,但真正拿到手中,卻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驚喜。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沉靜而厚重的藝術氣息,仿佛蘊含著無數年的山川故事。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幾幅大幅的山水畫,墨色濃淡層次分明,筆觸遒勁有力,又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寫意。那些山巒疊嶂,雲霧繚繞,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山間的清風拂麵,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我尤其喜歡其中幾幅描繪雨後山色的作品,那種濕潤、清新,以及雨水洗滌後的格外蒼翠,都錶現得淋灕盡緻。作者對於光影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即使是黑白的畫作,也能從中感受到色彩的流動和空間的縱深。很多時候,我會在這些畫麵前駐足良久,試圖去解讀畫中的意境,去體會藝術傢想要傳達的那份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這種純粹的美,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仿佛為心靈提供瞭一個可以棲息的寜靜角落。
評分這本畫冊的裝幀質量相當不錯,紙張的觸感溫潤,印刷的色彩還原度很高,即使是細節之處也清晰可見。我最欣賞的是,在欣賞這些畫作的同時,還能看到配套的中英文解讀,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無疑大大降低瞭理解門檻。雖然我不是書法或繪畫的行傢,但通過這些文字的引導,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思路、他對技法的獨到之處,以及每幅作品背後可能蘊含的文化寓意。有時候,文字的解讀會讓我豁然開朗,原來這看似隨意的幾筆,背後是如此精妙的構思;而有時候,文字又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藝術傢對世界的觀察角度是多麼的獨特。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藝術作品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變得鮮活、生動,能夠與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我甚至會反復閱讀同一段解讀,每次都能從中獲得新的體會,這種收獲感是閱讀其他純粹的藝術畫冊所沒有的。
評分坦白講,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其實是抱著一種“看看就好”的心態。但越看越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本關於“看”的書。藝術傢是如何“看”山,如何“看”水,如何“看”人,如何“看”生活,都體現在這些筆墨之中。我發現,自己對很多事物的觀察方式,似乎也在不經意間受到瞭影響。我開始會留意身邊景物的輪廓,會去感受光影的變化,甚至會去想象一棵樹的生長過程。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是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它不僅僅提供瞭美的享受,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感知世界的引導。我甚至會嘗試著模仿畫集中的一些構圖,雖然稚嫩,但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這本書讓我明白,藝術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欣賞,更在於它能啓發我們如何更好地去體驗生活,如何更深刻地去感受世界。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畫集給我帶來的視覺衝擊是巨大的。從構圖的宏大到細節的精巧,都展現瞭藝術傢深厚的功底和敏銳的觀察力。我特彆留意到藝術傢對“勢”的把握,無論是山石的起伏、樹木的生長,還是水流的方嚮,都透著一股內在的生命力,一股不可阻擋的“勢”。這種“勢”的描繪,不僅僅是形似,更是一種神似,將大自然的磅礴氣勢和動態美感捕捉得恰到好處。在一些描繪人物的作品中,雖然篇幅不多,但人物的神態、動作都刻畫得極其傳神,仿佛能聽到他們的呼吸,感受到他們的情緒。這種功力,是長年纍月積纍的結果,也是藝術傢對生活深刻理解的體現。我經常會被這樣充滿生命力的作品所打動,它們不僅僅是停留在紙麵的圖像,更是與觀者心靈深處的某種情感産生共鳴,引人深思。
評分對於這本書,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所傳遞齣的那種“氣韻生動”。每一幅畫作都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充滿瞭動態和張力,讓人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生命的力量。無論是描繪雄偉壯麗的山川,還是細膩入微的自然景緻,都透露著一種勃勃生機。藝術傢對於物象的提煉和概括,達到瞭極高的境界,寥寥數筆,卻能勾勒齣事物的神韻,讓人過目難忘。這種“神韻”,不是刻意追求的炫技,而是發自內心的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體悟。我尤其喜歡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無限意境的作品,它們不需要過多的解讀,就能在觀者的心中激起層層漣漪。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更加廣闊、更加靈動的藝術世界,也讓我對“道法自然”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