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 9787102056296

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 978710205629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景卿绘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
  • 禽鸟
  • 中国画
  • 姚景卿
  • 艺术
  • 技法
  • 案头画
  • 绘画技法
  • 鸟类
  • 艺术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56296
商品编码:296484132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 作者 姚景卿绘
定价 36.00元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102056296 出版日期 2011-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2开 商品重量 0.481Kg

   内容简介

姚景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博物馆副研究员。曾复制馆藏名画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李唐《濠梁秋水图》、元代边鲁《起居平安图》、清代石涛《巢湖图》及黄慎《醉眠图》等,其复制品被日本神户市博物馆及一些省市博物馆收藏。《案头画范》为他的花鸟画作品集,对于正准备美术考试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


   作者简介

姚景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博物馆副研究员。曾复制馆藏名画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李唐《濠梁秋水图》、元代边鲁《起居平安图》、清代石涛《巢湖图》及黄慎《醉眠图》等,其复制品被日本神户市博物馆及一些省市博物馆收藏。作品《林岩双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正阳之灵》入选“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并获奖。出版有《姚景卿画集》《姚景卿扇面作品精选集》和《学画孔雀》。2003年当选为“天津市十佳当代国画名家”。


   目录

   编辑推荐

姚景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博物馆副研究员。曾复制馆藏名画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李唐《濠梁秋水图》、元代边鲁《起居平安图》、清代石涛《巢湖图》及黄慎《醉眠图》等,其复制品被日本神户市博物馆及一些省市博物馆收藏。《案头画范》为他的花鸟画作品集,对于正准备美术考试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


   文摘

   序言

《宋代文人画论与审美旨趣研究》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宋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美学特征及其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独特地位。通过对一系列重要文人画家的理论著述、传世作品以及相关文献的细致梳理与考证,本书力图勾勒出宋代文人画从兴起到成熟的发展脉络,并剖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士大夫精神与哲学思想。全书共分六章,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对宋代绘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宋代绘画的时代背景与文人画的兴起 本章首先回顾了唐末至五代十国至宋代的社会结构变迁,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士大夫阶层地位的提升,以及理学思潮的兴起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文人画作为一种区别于“院体画”和“民间画”的独立画科,如何在士大夫群体内部逐渐形成并确立其主体地位的过程。重点分析了“以诗为画”、“以书入画”等核心理念萌芽的社会文化条件。 第二章:文人画理论的奠基者——苏轼与“论画”的转向 苏轼是宋代文人画理论体系构建的里程碑式人物。本章集中剖析苏轼关于绘画的论述,特别是他对“士人画”与“匠人画”的鲜明区分。深入探讨了苏轼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匠人”的著名论断,揭示了其背后对“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审美追求。本章结合苏轼的诗文和存世墨迹,探讨其“简淡”、“天真”的艺术理想如何成为后世文人画的圭臬。 第三章:从“尚意”到“尚拙”:审美趣味的演变 本章聚焦于宋代文人画审美趣味的发展轨迹。从苏轼的“尚意”,延伸至黄庭坚对笔墨趣味的强调,再到米芾“刷字”和“米家父子”的“尚拙”倾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文人画家在笔墨运用、构图布局上的差异,揭示了审美标准在士大夫群体内部的流变。重点解析了“拙”的艺术价值,并非技艺的欠缺,而是对矫揉造作、刻意求工的排斥,体现了一种更为内在和自由的表达。 第四章:笔墨的哲学意蕴:书画同源理论的深化 宋代文人画的另一核心特征是其对书法本体的深度借鉴。本章系统梳理了“书画同源”理论在宋代的深化过程,不再仅仅是技法上的借鉴,而是上升到哲学层面——即笔墨作为士人精神的载体。详细考察了从蔡襄、米芾到后来的赵孟頫(作为宋代理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论述中对“笔力”、“墨韵”的阐释,指出笔墨的运用是画家心性、学养的直接体现,是表达“胸中万象”的媒介。 第五章:绘画题材的选择与精神寄托 文人画的题材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性。本章集中分析了宋代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如竹、梅、兰、石(“四君子”)、山水以及水鸟题材的特殊地位。区别于院体画对客观物象的精确描摹,文人画家更注重在这些自然物象中寄托个人情怀和政治抱负。例如,竹子象征虚心有节,梅花象征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通过对相关画作的解读,阐明了题材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密码。 第六章:文人画与士人阶层的文化共识 本章将文人画置于更广阔的宋代文化场域中考察。探讨了文人雅集、诗社活动对绘画创作的推动作用,以及绘画如何成为士大夫阶层内部交流、身份认同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分析了文人画对后世元明清画坛产生的深远影响,总结了宋代文人画理论对于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不可替代性。结论部分强调,宋代文人画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艺术创作提升到了一种关乎人格修养与哲学思辨的高度。 本书特色: 史料翔实: 广泛引用宋代笔记、画论、文集,为论点提供坚实的文献支撑。 理论深入: 对“意”、“神”、“拙”等核心审美范畴进行细致的辨析和系统化的归纳。 体系完整: 涵盖了文人画从社会土壤、理论源头到具体审美实践的全过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宋代文人画理论研究框架。 关键词: 宋代绘画;文人画;苏轼;尚意;书画同源;审美趣味;士大夫精神 适合读者: 中国美术史研究者、艺术理论工作者、对宋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入手了这本《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平时喜欢养一些小鸟,对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特别感兴趣,所以一直想找一本能画出它们神韵的书。这本画册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甚至超出预期。姚景卿先生笔下的禽鸟,太有灵气了!尤其是那些画中的小麻雀,仿佛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感受到它们在枝头跳跃的轻快。书里对细节的描绘,比如羽毛的蓬松感、眼睛的神采,还有爪子勾住树枝的力度,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觉得它们就活在眼前。不仅仅是写实,我还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那种自然界生命的活力被巧妙地捕捉并定格在纸上。我常常会对着书中的画作,一边欣赏,一边想着怎么才能把它们画出来,感觉自己对观察小鸟的视角都发生了变化。这本书就像是我的一个随身的“鸟类画家启蒙老师”,让我对绘画和对自然的热爱又加深了一层。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在学习绘画的道路上常常感到迷茫,尤其是在学习中国画写意禽鸟的时候。市面上有很多教程,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步骤不够清晰。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我的绘画之路仿佛一下子有了明灯。书中提供的范例,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样,更像是老师手把手地在教我。他对不同禽鸟的结构、动态,以及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其神韵,都有着非常细致的讲解。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不同鸟类羽毛的处理,有细腻工致的,也有写意挥洒的,这让我明白了同一个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而且都能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我试着临摹了其中几幅,虽然离大师的水准还有十万八千里,但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这种实践性的指导,对我这样渴望快速提升技巧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凭空摸索,而是有了清晰的努力方向和可以借鉴的范本。

评分

作为一名从事艺术品收藏多年的人,我深知一本好的画册其价值所在。《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这本书,在我看来,绝对是属于那种能够传世的优秀艺术品。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姚景卿先生精湛的绘画技艺,更是他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深刻理解与传承。书中每一幅作品,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编排,从构图的巧妙,到笔墨的韵味,再到色彩的搭配,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我尤其欣赏姚先生对禽鸟姿态的把握,那些微妙的转折、舒展的羽翼,无不透露出他对生命动态的敏锐捕捉。这些画作,既有文人画的雅致,又不失生活气息,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对于我这样的收藏者而言,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份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珍视。它能够为我的收藏增添一份厚重感,同时也能在闲暇时,为我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滋养。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中国画爱好者,对于历代名家画作有着深入的研究。在众多画家中,姚景卿先生的禽鸟画作,在我看来,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艺术价值。《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这本书,我仔细地阅读和鉴赏了很久,深感其精妙之处。姚先生的画作,并非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更侧重于对禽鸟精神气质的把握。他笔下的鸟,无论是形态还是神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性。尤其是他对色彩的运用,既有传统的雅致,又不失现代的鲜活。书中收录的画作,涵盖了多种禽鸟,从常见的麻雀、喜鹊,到不常见的翠鸟、鹦鹉,都展现了姚先生扎实的造型功底和深厚的笔墨功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作品,它还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姚先生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方法。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对我的个人创作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评分

《案头画范:姚景卿画禽鸟》这套书,我真的是爱不释手。我一直对国画中的花鸟鱼虫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一种生命力,一种淡雅的东方韵味。姚景卿先生的画禽鸟,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最喜欢的是其中描绘的麻雀,那些小小的生灵,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随时能跳出纸面。羽毛的纹理、眼神的灵动,甚至连它微微颤动的尾巴,都捕捉得恰到好处。每一次翻看,我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力量,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书中对不同禽鸟的描绘,无论是雄鸡的昂扬,还是燕子的轻盈,亦或是猫头鹰的神秘,都展现了姚先生对物象的深刻洞察和细腻的笔触。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观察、如何感受生命的教科书。它引导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自然,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即使是作为案头摆设,它也能为我的书房增添一份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