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张安治美术文集 | 作者 | 张安治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102019345 | 出版日期 | 1999-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00Kg |
| 内容简介 | |
在20世纪的美术发展中,画家而兼美术史论学者的现象,所在多有,举凡有志振兴的画家,无不独立思考,积极著述.这是因为,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扬,中西文化的激荡,既鞭策着对画史传统的重新思考,又呼唤着中国美术的再度辉煌。不批判地审视传统,引申出应有的结论,便不足以明确前进的方向。 |
| 作者简介 | |
| 张安治,字汝进,1911-1990,江苏扬州人。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学画于徐悲鸿、吕凤子,选习诗词于汪东、吴梅诸教授,1936年赴桂林,助徐悲鸿先生筹建“桂林美术学院”。后因“七,七事变”学院停办,任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教师、省立艺术馆美术部主任,1944年赴重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被派往英国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研修。并在伦敦等十数城市讲学和举行展览,1950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1982年应聘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八十年代又重游桂林、南京,并在上述城市及北京、广州举办个人书画展览。 |
| 目录 | |
| 序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在阅读《张安治美术文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对于艺术本体的深刻理解所打动。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和情感起伏。不同于许多学术性的艺术评论,这本书更侧重于艺术家本人的创作心路历程,以及他对艺术本质的独特体悟。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灵感”的探讨,张安治先生并没有将其神秘化,而是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紧密联系起来。这种“接地气”的论述方式,让我觉得艺术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的解读,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作者的情感世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更加能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评分坦白说,在拿起《张安治美术文集》之前,我对张安治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艺术史资料。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艺术家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更是一位思想深邃、情感丰富的思考者。书中,他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巧妙地融入到文字之中。我尤其被其中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探讨所吸引,他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概念,用艺术的语言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富变化,时而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时而又像一位激昂的青年,抒发内心的热忱。它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艺术、人生、社会,以及作者本人丰富而复杂的光彩。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好的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启发。而《张安治美术文集》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佳作。它没有预设任何的“高深”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与读者进行着思想的交流。张安治先生在书中,并不回避艺术创作中的困惑和挑战,反而坦诚地剖析了自己曾经遇到的瓶颈,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突破自我。这种坦诚,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力量。我曾经也尝试过一些艺术创作,但常常因为找不到方向而感到沮丧。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艺术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重要的是保持一颗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心。书中一些关于“意境”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张安治美术文集》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大量的绘画作品分析,或者是对艺术史事件的梳理,但它呈现给我的,却是一种更加个人化、更加感性的艺术探索。张安治先生的文字,时而如涓涓细流,温柔地抚慰心灵;时而又如惊涛骇浪,激荡起内心深处的思考。他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对于人性善恶的洞察,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都通过艺术的载体,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老者,在岁月的沉淀中,用饱经风霜的眼睛,去审视这个世界,去感悟生命的美丽与无奈。书中一些片段,关于童年的回忆,关于师友的怀念,都写得如此真挚感人,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从未想过,一本关于“美术”的书,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情感维度。它让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更是情感和灵魂的表达。
评分翻开这本《张安治美术文集》,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沉思。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静下心来阅读这样一本充满人文气息的书,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奢侈。我一直对艺术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去了解各个流派和大师的创作风格。而这本书,则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内心世界的小窗。它没有冗长的理论堆砌,也没有枯燥的年代考证,而是通过一位艺术家的视角,去感受艺术的温度,去体会创作的艰辛与喜悦。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张安治先生在画室中,面对画布,眼神中闪烁着对美的无限追求;又仿佛听到了他在笔触间倾诉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那些文字,或细腻,或奔放,都充满了艺术家的独特情怀。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色彩的描绘,他能将平淡的颜色描绘得如此生动,仿佛能闻到颜料的气息,感受到光影的变化。这本书让我对艺术的理解,从“看”变成了“感”,从“知”变成了“悟”,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