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卉画法 9787532283231

写意花卉画法 978753228323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宣明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
  • 花卉
  • 写意
  • 国画
  • 技法
  • 教程
  • 艺术
  • 绘画技法
  • 艺术学习
  • 水墨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2283231
商品编码:2964861939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写意花卉画法

:25.00元

售价:18.3元,便宜6.7元,折扣73

作者:王宣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2283231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选取花鸟画中常用的十数种花卉,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性和写意画法,为创作的花鸟画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画基础画法丛书:写意花卉画法》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概述,花鸟画的笔墨工具和笔墨应用,花卉的写生与画法,构图法则,名家花卉作品范图。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泼墨丹青: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技法探微 一部深入探索中国山水画核心精神与实践技巧的权威著作 作者: 王墨石(著名国画大家,资深艺术理论家) 出版社: 翰墨文苑出版社 ISBN: 9787532288762 定价: 188.00 元 --- 导言:山水有情,笔墨传神 自魏晋“以形写神”的思潮兴起,山水画便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它不仅是描摹自然景物的工具,更是画家安顿性灵、寄托高远情怀的载体。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山水画的创作理念——画家所画的并非客观存在的山峦,而是“胸中山水”,是气韵生动的宇宙精神在纸面上的投射。 《泼墨丹青: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技法探微》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法手册,而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山水画千年发展脉络,深度剖析其哲学内涵与笔墨语言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跨越表象的形似,直抵山水画“写意”的精髓,掌握如何用手中的笔墨,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一卷:溯源流变——山水画的哲学基础与历史轨迹 本卷追溯山水画自萌芽至成熟的漫长历程,阐明其背后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 第一章:从“图画”到“画学”——山水画的本体论确立 天地玄黄:道家思想与山水精神: 探讨老庄的“道法自然”、“虚静”思想如何成为山水画的理论基石。解析“气韵生动”的内涵,强调生命力与宇宙律动的统一。 儒家情怀与山水寄托: 分析中国士大夫阶层对山水的偏爱,从董源的温润到范宽的雄伟,如何映照着社会责任与个人抱负的转换。 “可游、可居、可观”的境界论: 深度解析山水画的三重审美维度,阐释作品如何引导观者进入画中世界,实现精神漫游。 第二章:南北宗的辩证与融合 荆关的浑厚与李成的萧疏: 细致剖析五代北派山水以巨碑式结构、斧劈皴法构建的雄强气象。 南唐二李的秀润与墨法创新: 研究董源、巨然披麻皴的运用,如何奠定了江南烟雨迷蒙的文人画基调。 元四家的独立宣言: 重点解析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如何彻底摆脱院体束缚,将个人性情和书法入画的实践推向极致,确立了“文人画”的主导地位。 第二卷:笔墨乾坤——技法体系的解构与重塑 本卷聚焦于山水画的物质载体——笔、墨、纸、绢,并对传统技法进行系统性的分解与重建。 第三章:笔法为骨——线条的节奏与结构 “骨法用笔”的内涵辨析: 区分“如铁”、“如牛毛”、“如蚕”等不同线条质感在描绘不同物象时的作用。 皴法之源流与体例: 详细示范和对比中国山水画中的核心表现手法——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牛毛皴等二十余种皴法的结构原理、运笔力度与墨色搭配。 造型的内在逻辑: 探讨如何通过线条的提按顿挫,表现山体的体积感、转折和内在的结构关系,而非单纯的轮廓描绘。 第四章:墨分五色——墨法的层次与韵味 墨色的物理与哲学: 深入解析“焦、浓、重、淡、清”五色墨的实际调配方法,以及它们在表现空间层次、时间感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破墨与积墨的张力: 详细讲解破墨法(以水破墨,以墨破墨)如何增强画面肌理的丰富性,积墨法(层层叠加)如何营造深邃幽远的氛围。 宿墨的运用与意外之趣: 探讨如何在传统“不使宿墨”的规制外,探索宿墨的残墨状态,以期获得苍茫古拙的独特效果。 第五章:点景与气韵——松、石、水、云的精微之道 画石的法度: 侧重解析古代画家如何通过对“理石”的理解,用皴法表现岩石的生长期和地质特征,而非仅是堆砌石块。 点苔与点叶的法度: 系统梳理点苔的“轻重急缓”,以及描绘松针、杂树(如点苔、介字点、胡椒点)的章法,强调点景对整体气势的提升作用。 “水法”与“云气”的描绘: 讲解如何用淡墨和留白来表现水流的动势、瀑布的飞泻,以及云气的聚散变化,这是营造空间感和流动感的核心技法。 第三卷:意境营造——章法布局与诗意表达 本卷超越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将笔墨转化为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意境”,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六章:章法为势——整体结构的布局原则 高远、平远、深远的空间处理: 详细拆解清代画家对中国山水画“三远法”的经典应用范例,指导读者如何在二维平面上构建多维度的空间感。 取景与剪裁的艺术: 探讨中国画家如何放弃全景式描绘,通过巧妙的“框景”和“留白”,聚焦核心意象,达到“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审美效果。 主体与陪衬的关系: 论述山峦、水体、建筑、人物在画面中的主次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轻重对比来突出画面的视觉焦点和情感中心。 第七章:题跋与诗意——文字与图像的互动 书法入画的修养: 强调山水画的落款、题跋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要求书法的功底与画意相辅相成。 诗文的选择与嵌入: 分析中国古诗词如何为画面提供明确的情感导向和哲理高度,以及如何巧妙地将文字融入画面空白处,与图像形成对话。 印章的平衡与点缀: 探讨历代名家对印章位置、大小、朱泥色泽的选择,使其成为画面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结语:师古而不泥古,创新在法度中求 本书最终期望读者认识到,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吸收和转化的能力。掌握了扎实的传统技法,方能更好地理解前辈的匠心,进而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时代精神中提炼出新的笔墨语言,使“写意山水”在当代继续焕发生机。本书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引导每一个热爱丹青的求索者,走入那片属于笔墨的、广阔无垠的自然之境。 ---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每章均配有详尽的图例解析,并附有古代名家作品的线条分解图,便于临习和理解。 学术严谨性高: 引用了大量古代画论中的核心词汇和哲学概念,如“卧游”、“气势”、“骨法”,力求还原其原始语境。 对初学者友好: 尽管内容深刻,但对基础的执笔、用墨方法进行了清晰的步骤拆解,适合有一定基础并希望深入研究的国画爱好者和专业学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水墨画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爱好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动我心灵的作品和指导。最近有幸拜读了《写意花卉画法》一书,虽然我还没有时间深入钻研其每一个细节,但从初步的浏览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作者的画风大气磅礴,却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幅梅花的描绘,那种迎寒而开的傲骨,通过寥寥数笔便跃然纸上,笔力遒劲,墨色淋漓,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书中的构图也极富巧思,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达到了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我注意到,书中对于花卉的观察非常入微,无论是花瓣的卷曲,叶片的脉络,还是枝干的形态,都描绘得生动传神。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教程,更是一位画家对自然万物深刻体悟的结晶。我期待着在后续的阅读中,能从中汲取更多养分,提升自己的笔墨功力,更重要的是,能领悟到写意花卉背后所蕴含的东方哲学和美学意境。

评分

我一直都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写意花卉,那种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的生动画面,总能给人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近期淘到了这本《写意花卉画法》,虽然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但初次翻阅便已深深吸引了我。书中的作品,无论是构图的别致,还是笔墨的运用,都显得极其讲究。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花卉形态的捕捉,比如那几幅写意的梅花,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的风骨,既有力量感又不失雅致。作者似乎很擅长运用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来表现花瓣的质感和层次,这种精妙的运用,让画面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书中的留白处理也相当到位,为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画面更具意境。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指导,更是一种艺术理念的传达,引导读者去感受花卉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美好。我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中,能从中汲取更多灵感,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评分

购入这本《写意花卉画法》,纯粹是被其封面设计所吸引。简洁的排版,柔和的色彩,以及那幅跃然纸上的淡雅水墨,都散发着一股静谧的气息。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绘画基础也相对薄弱,但面对书中展现的那些栩栩如生的花卉,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学习冲动。我发现,书中对于笔墨的运用有着非常深入的探讨,比如如何通过干湿浓淡的变化来表现不同质感的花瓣,如何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花叶的姿态。虽然我暂时还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某些技法,但通过反复观摩,我仿佛能感受到画家下笔时的游刃有余。书中的构图也很有启发性,有独株的静雅,也有群簇的生机,每一幅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花卉的生命力。我更看重的是书中传递的那种“意”的表达,即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捕捉到花卉内在的精神气质。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动手临摹,但光是欣赏这些作品,就足以让我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繁花似锦的梦境。

评分

最近迷上了水墨画,尤其是写意花卉,总觉得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灵动与禅意。在书店里翻到了这本《写意花卉画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研读,但初步翻阅就让我爱不释手。书中的画面构图大胆而不失雅致,笔触的运用更是随心所欲,却能恰到好处地捕捉到花卉的神韵。我尤其喜欢几幅牡丹的画作,那浓淡相宜的墨色晕染,仿佛能闻到淡淡的幽香,盛开的姿态生机勃勃,又带着几分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作者在表现花瓣的层次感和叶片的舒展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我注意到,书中似乎并没有直接提供大量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更像是将一种绘画理念、一种心境的传递。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诉说着花开花落的时光流转,以及画家内心的情感波动。我期待着能从中领悟到写意花卉的精髓,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更是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悟和升华。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廊,每一幅画都在轻声低语,引人深思。

评分

我向来对水墨写意花卉情有独钟,总觉得它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最近入手了这本《写意花卉画法》,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学习其中的具体画法,但仅仅是翻阅,就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作品,无论是构图的巧妙,还是笔墨的运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写意的荷花,那出水芙蓉般的姿态,用墨的浓淡变化,以及点染出的水珠,都显得格外生动传神。作者似乎非常注重捕捉花卉最自然的形态和生命力,而非刻意追求形似。每一笔都仿佛是饱含情感的挥洒,将花卉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的留白运用也恰到好处,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花卉的外形,更是引导你去感受花卉的生命,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通过这本书,真正领悟到写意花卉的精髓,将这份自然的灵动与雅致,融入到自己的笔墨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