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常识、检查、诊断、治疗、生活注意事项,把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咨询较多的问题总结而成,能切实解答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曾龙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流行病学组副组长、糖尿病与相关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委,《中华糖尿病杂志》及《实用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国际医学论坛(电子版)——糖尿病专刊》常务编委。
第一部分 认识糖尿病 / 1
1. 糖尿病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 2
2.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 7
3. 人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 / 10
4.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 13
5. 糖尿病有多流行? / 16
第二部分 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9
1. 肥胖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 20
2.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 23
3. 什么是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 28
4. 血糖是如何调节的? / 31
5. 如何解读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结果? / 35
第三部分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 39
1. 如何确诊糖尿病? / 40
2. 糖尿病分几型? / 44
3. 糖尿病能预防吗? / 48
4.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 / 53
5. 糖尿病能够治愈吗? / 58
6.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都有哪些? / 62
7. 什么是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 91
8. 得了糖尿病,应定期做什么检查? / 95
9.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 99
10. 糖尿病患者如何监测血糖? / 104
第四部分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 / 109
1. 糖尿病会出现哪些急性并发症? / 110
2.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治冠心病? / 115
3.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 ?/ 120
4. 什么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124
5. 糖尿病患者如何呵护眼睛? / 127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 / 131
7. 糖尿病会影响口腔吗? / 136
8. 糖尿病患者皮肤会出现哪些问题? / 141
9. 肝肾功能受损时该如何降糖? / 146
10. 糖尿病影响了肾脏,怎么办? / 149
11. 糖尿病患者发现血压高,怎么办? / 153
12. 糖尿病患者发现血脂高,怎么办? / 157
13. 遇见无形杀手——低血糖,怎么办? / 161
14. 糖尿病患者手术时,怎么办? / 165
15. 糖尿病合并感染时,怎么办? / 169
第五部分 糖尿病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 173
1.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 174
2. 老年人患上糖尿病怎么办? / 179
3. 孕期血糖升高了怎么办? / 183
4. 糖尿病患者怎样享用健康的美食? / 188
5.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 / 194
6.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旅行? / 199
7.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足部的日常护理? / 203
8.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应对心理不适? / 208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糖尿病这个词离我挺远的,没想到最近体检结果出来,血糖值真的有点飘忽,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怎么办?”。拿到这本书,它并没有立刻给我一堆可怕的医学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仿佛我的老朋友在和我聊天一样,循序渐进地讲清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没有上来就让我恐慌,而是先普及了一些基本知识,比如什么是血糖,它在我们身体里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为什么它的失衡会带来这么多的麻烦。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之前对糖尿病的一些误解都被纠正了。而且,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和我一样,或者比我情况更复杂的人,他们是如何面对糖尿病,又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调整的。这些故事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原来这么多人都在经历着相似的挑战,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应对之道。这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也让我觉得,这或许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从饮食到运动,都开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且这样做背后的道理是什么。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清晰、也更充满希望的未来。
评分我一直对各种健康话题都挺感兴趣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普遍的慢性疾病。所以当朋友推荐我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学习和了解的心态翻开了它。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有特点,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是通过“名医面对面”这种形式,把复杂难懂的医学知识,转化成了生动形象的对话。我仿佛坐在一个茶馆里,听几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闲聊,但他们聊的内容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医学的智慧和临床的实践经验。他们会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疑问,比如“我的血糖为什么会高?”“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不能吃甜的了?”“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真的有用吗?”等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我特别喜欢他们那种条理清晰的逻辑,以及引用大量真实案例来说明问题。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糖尿病的病因、发展过程以及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书中也强调了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调整饮食结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这些建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的基础之上,让读者看了就想立刻尝试。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不仅了解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作为一个对医学研究有一定了解的人,我经常会翻阅各种医学文献,但很多时候,那些专业的学术文章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门槛还是比较高的。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它以一种非常专业的角度,但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呈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名医”经验的提炼,这些医生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分享的观点往往是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和长期的实践积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一些讨论,比如关于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等,都触及到了当前医学界的热点和前沿。它不仅仅是在介绍“是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以及“未来会怎么样”。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某个医学领域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而且,书中还注重强调科学证据的重要性,它会引用相关的研究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让我觉得这些信息是可靠和有价值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糖尿病治疗的希望和发展方向,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糖尿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读物,适合有一定医学基础的读者,也同样能够让普通读者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待任何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不是盲目地跟风或者听信谣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以一种非常严谨却又不失温和的方式, debunked 了许多关于糖尿病的常见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不能碰任何含糖的东西,这本书就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解,以及科学的饮食原则应该是什么样的。它不是简单地说“这个不能吃”,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吃”,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并且提供了很多替代方案。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健康饮食”的阐述,它强调的是一种平衡和多样化,而不是极端地剥夺。同时,这本书在运动方面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运动类型和强度,并且强调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更让我觉得难得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心理健康对于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它指出,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影响血糖的稳定,并提供了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让我认识到糖尿病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需要从身体到心理的共同努力。这本书让我对糖尿病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制定更有效的管理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对于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身体的各种状况都开始显现出来,糖尿病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控制血糖的书,更像是一位贴心的家庭医生,时刻在我的身边。它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糖尿病的各种概念,让我这个对医学不太懂的老太太,也能听明白。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那些医生的话语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们理解我们这些患者的焦虑和无助,用鼓励和支持的语气,引导我们积极面对。我记得书里有讲到,即使得了糖尿病,也不代表生活就完全改变了,我们仍然可以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从之前的消极情绪中走出来。而且,书中给出的生活方式指导,非常贴合我们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它会讲到如何选择适合我们口味的健康食物,如何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些建议都非常具体,我读了之后,就能马上在生活中实践。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控制糖尿病不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家人、朋友的支持同样重要。它鼓励我们与家人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状况,一起为健康努力。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