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确定自身能量需要的计算方法和三餐比例,给糖尿病患者合理搭配了一日三餐,一周七天的健康食谱,以及降糖明星食物与禁忌食材。有详细做法、配图、降糖说明,还标有食谱热量与各种原料,简单易懂,轻松易学。让糖尿病患者不会为日常饮食发愁。
杨长春
武警总医院主任医师。
致力于老年病的临床诊治与药物防治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糖尿病和“三高”人群,不仅注重药物治疗,更兼顾饮食治疗以达到降糖、降压、降血脂效果,疗效明显,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和信赖。
现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并担任《解放军药学学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等多家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作者。
控制血糖一定要知道的膳食原则
控制总热量是根本
什么是热量
营养学上所说的热量,又叫热能,是指食物中可提供热能的营养素,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代谢释放,成为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在体内代谢后以不同的形式产生热能,其中糖是主要且直接的能量供应方。
糖尿病患者的热量提供是否合理非常重要。热量过高,就会加重病情;过低,又会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总之,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要科学安排主食和副食的摄入量。
怎么控制总热量
1. 吃早餐。早餐不仅要吃,还要高质量地吃,即减少传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人整个上午都精力充沛,中午也不会因为过于饥饿而难以控制食量,晚餐也能得到相应的控制,这样一天的总热量摄入就不易超标。
2. 学会细嚼慢咽。每一口食物都要充分咀嚼后再下咽,从而放慢吃饭速度。这样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进食量。
3. 正餐中多吃蔬菜。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蔬菜热量低,膳食纤维含量高,升糖指数也普遍偏低,多吃蔬菜可以增加饱腹感,从而控制主食的摄入。
4. 估算,计划总量。在每顿饭前估算出这一餐预计摄入的热量,从而计划好每道菜可以吃的量,做到心里有底,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每餐热量不均、血糖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5. 适量吃粗粮。吃粗粮对糖尿病的好处颇多,粗粮可以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等重量的粗粮饱腹感相对细粮的要高,糖尿病患者在吃粗粮时摄入的热量也会相对较低。但如果粗粮吃得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可能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
保证食物多样性
有人早上吃了一个白面馒头,下午就不吃馒头,而是吃一碗面条;中午吃了肉丝,晚上改吃排骨。但白面馒头、面条其实只能算作是“食物多样性”当中的一种,而不能算作两种,因为它们的原材料都是小麦;肉丝、排骨亦然。
我国营养学会发布的膳食指南中,第一条就强调了“食物多样性”。这个“多样”是食物原料的多样,以及食物类别的多样。每天需摄入的食物原料应当在20种以上,不包括调味品。如果做不到,也尽量在12种以上。营养平衡的膳食是由多种类别的食品组成,不是某一类食物的多样化,比如你只吃20种水果,或者只吃20种杂粮,照样是一种偏食习惯。
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蔬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才能达到营养均衡,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
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提倡食用部分粗粮。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在日常饮食中,糖尿病患者宜多选用含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富含高纤维的谷物等。
每日进食50克瘦肉,每周进食2~3次海鱼,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好血糖,重视蛋白质的摄取很重要。
奶类被称为“全营养食物”,能提供我们人体所需的大多数营养素,其最大的营养贡献是补钙。大豆或豆制品也应经常吃,
豆制品和肉类可以一起食用,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每日进食300克以上的蔬菜和一两种水果,多选用红、黄、绿等深色蔬菜和水果。尽量选择含水量大的水果、未熟透的新鲜水果,这样更容易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含水量少的水果升糖指数较高,成熟的水果或放置时间较长的水果可能会糖化,从而使升糖指数升高。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我之前对糖尿病饮食的理解非常片面,总是觉得要吃得“素”,但身体又会因为营养不足而感到乏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关键在于“均衡”和“科学”。它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控制糖分,为什么需要增加膳食纤维,为什么需要选择优质蛋白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一日三餐”的规划,从早餐、午餐到晚餐,都有详细的食物搭配建议,并且给出了很多替代方案,非常人性化。书中的食谱多样,而且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很多菜肴都非常符合我的口味。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餐后血糖”的解读,让我明白了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速度,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饮食。这本书让我不再对吃饭感到焦虑,而是能够更从容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吃”这个关键点上,给出了非常实用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我一直以为糖尿病饮食就是各种“禁忌”和“寡淡”,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强调的是“吃对”,而不是“不吃”。书中详细解释了各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比如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来延缓血糖升高。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关于“健康脂肪”和“优质蛋白质”的推荐,让我知道原来吃得好,也能让血糖更稳定。书中的一日三餐建议,并不是生硬的规定,而是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搭配思路,非常灵活。我经常从中找到灵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中现有的食材,组合出既符合健康要求又美味可口的餐点。比如,它提出的“主食+蔬菜+蛋白质”的组合方式,简单易懂,却能保证营养全面。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再对食物感到恐惧,而是学会了如何聪明地选择,如何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一直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效果时好时坏,心里也总是不踏实。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指明了一盏明灯。它没有上来就讲一大堆复杂的理论,而是直接从最日常的“一日三餐”入手,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糖尿病饮食的基本原则。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提供了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下的饮食建议,这让我觉得书中的内容非常贴合实际生活,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书中的食谱也很丰富,我尝试了几道,味道都相当不错,而且操作起来也很简单,让我觉得在家也能做出健康的美味。这本书让我对糖尿病饮食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去管理自己的血糖,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评分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我一直在为如何吃得既营养又不会影响血糖而苦恼。市面上关于糖尿病的资料很多,但大多内容比较理论化,或者食谱过于简单,缺乏变化。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真正地从“一日三餐”这个最贴近生活的层面入手,提供了非常详细且易于操作的饮食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的一些小贴士,比如如何选择低GI的水果,如何在家制作健康的零食,还有关于外出就餐的建议。这些细节都非常实用,解决了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书中的排版也很好,图片和文字结合,看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我试着按照书中的食谱做了一些菜,味道很好,家人也很喜欢,这让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营养师,教会我如何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及时了!我一直饱受糖尿病的困扰,尤其是“吃”这件事,简直是让人头疼不已。以前,我总是凭感觉或者一些零散的信息来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果常常是血糖忽高忽低,人也感觉特别疲惫。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当时就眼前一亮,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中的内容条理清晰,从最基础的糖尿病饮食原则,到如何科学地搭配一日三餐,再到不同场合下的饮食建议,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物交换份的介绍,这让我对每种食物的能量和营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再盲目地忌口或者乱吃。而且,书中的食谱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既考虑到了营养均衡,又兼顾了口味,很多食谱我回家尝试了,家人也都很喜欢,再也不用担心我吃饭“另起炉灶”会显得格格不入。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糖尿病饮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管理自己的健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