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老年中醫康復保健”是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必修課。《老年中醫康復保健/高等職業教育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規劃教材》主要包括初識中醫康復保健(中醫康復保健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曆程)、認識經絡與腧穴(經絡與腧穴的基本知識及常用腧穴)、實施中醫康復保健技術(灸法、拔罐、颳痧、耳穴、推拿等保健)、應用中醫康復保健技術(包括老年高血壓、老年心血管病、老年腦血管意外後遺癥、老年糖尿病、老年失眠、老年頸腰痛、老年膝關節病、老年心理健康問題、老年便秘及老年急癥的中醫康復保健)4個項目20個任務。《老年中醫康復保健/高等職業教育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規劃教材》從培養學生中醫康復保健的職業素質及能力目標齣發,突齣中醫康復保健所要求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使教材更加符閤養老機構中醫康復保健實際工作的要求,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基於此,《老年中醫康復保健/高等職業教育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規劃教材》每個任務均以實際情境導入和實施相應的任務,使教材更加貼近行業實際。
《老年中醫康復保健/高等職業教育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規劃教材》既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材,又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老年保健與管理、康復治療技術、社區康復等專業的教材,同時還可作為健康養老服務行業相關培訓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項目一 初識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一 概說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二 瞭解中醫康復保健發展曆程
項目二 認識經絡與腧穴
任務一 初識經絡
任務二 初識腧穴
任務三 認識十四經與常用腧穴
項目三 實施中醫康復保健技術
任務一 灸法保健
任務二 拔罐保健
任務三 颳痧保健
任務四 耳穴保健
任務五 推拿保健
項目四 應用中醫康復保健技術
任務一 老年高血壓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二 老年心血管病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三 老年腦血管意外後遺癥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四 老年糖尿病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五 老年失眠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六 老年頸腰痛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七 老年膝關節病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八 老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九 老年便秘的中醫康復保健
任務十 老年急癥的中醫康復保健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億。據2012年衛生部統計,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患病率為43.8%,其中城市高達53.2%,農村為38.9%;另外,老年人的殘障率也越來越高。全國老齡辦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報告顯示,至2015年,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9.5%,亟須在老年人中開展中醫康復保健工作。關注老年人健康、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中醫康復保健服務,是每一位養老服務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2013年9月齣颱的國務院35號文件——《關於加快老年服務業發展的若乾意見》指齣,到2020年,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將超過1000萬,其中康復、護理、保健人纔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未來5年康復保健類人纔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基於此,本教材力求貼近養老服務行業、貼近養老服務中醫康復保健工作崗位、貼近中醫康復保健職業環境,將培養學生的中醫康復保健操作技能和服務能力放在突齣位置。同時,本教材強調內容的實用性與操作性,立足為我國養老産業中醫康復保健實踐服務,注重專業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強調學生對中醫康復保健知識的掌握及其實際應用。
本教材由羅清平擔任主編,由林鹹明、黃岩鬆擔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項目一由黃岩鬆編寫,項目二由羅清平編寫,項目三之任務一、三和項目四之任務三由唐雲峰編寫,項目三之任務二、四由狄忠編寫,項目三之任務五由潘國慶編寫,項目四之任務一、二、九、十由唐金容編寫,項目四之任務四、七由林鹹明編寫,項目四之任務五由瀋攀攀編寫,項目四之任務六由張異編寫,項目四之任務八由宋瑤編寫。
為方便教學,凡選購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可登錄機械工業齣版社教材服務網(http://www.cmpedu.com)免費下載教學資源包(含助教課件、圖片、視頻等),同時歡迎廣大教師加入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交流群(QQ群:286490986),分享資料和經驗。
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參考或直接引用瞭相關教材的圖片,謹嚮這些教材、文獻的作者以及所有為本教材的編寫做齣貢獻的單位和人員緻以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若有錯誤和疏漏之處,真誠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各位教師、學生及讀者批評指正。
《安享晚年:老年常見病中醫康復與養生指導》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廣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份詳實、易懂、可操作性強的中醫康復保健指南,幫助您積極應對衰老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健康問題,提升生活質量,安享晚年。本書並非簡單的疾病治療手冊,而是從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中醫理念齣發,深入淺齣地講解如何通過中醫的理論、方法和實踐,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防治疾病、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 第一章:中醫視角下的老年健康——認識衰老,重塑健康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中醫對“衰老”的獨特認知。中醫認為,衰老是人體生命活動由盛轉衰的自然規律,但並非不可逆轉。通過深入闡述“腎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發主齒”,以及“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肝主疏泄,調暢情誌”,“心主神明,藏脈”,“肺主氣,司呼吸”,“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等髒腑功能與衰老的關係,幫助讀者理解為何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會齣現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不同狀況,以及這些狀況如何影響身體機能。 我們將重點講解中醫關於“正氣”和“邪氣”的概念,闡釋為何老年人正氣相對不足,易受外邪侵襲,或者由於自身功能減退而導緻內生邪氣。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直觀展示老年人常見的生理變化,如皮膚彈性減退、骨骼疏鬆、肌肉萎縮、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免疫力減弱等,並從中醫經絡理論齣發,解釋這些變化與特定經絡的氣血運行不暢之間的聯係。 本章還將介紹中醫養生“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即在疾病未發生或剛有苗頭時進行調理,從而達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已亂”的境界。我們將引導讀者建立科學的健康觀念,認識到健康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通過積極的中醫乾預,可以有效延緩衰老進程,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實現“形神閤一”的健康狀態。 第二章:老年常見病的中醫康復——辨證施治,精準調理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將聚焦於老年人最常遇到的幾種疾病,並提供詳細的中醫康復調理方案。我們將秉持辨證論治的原則,強調“一人一方,同病異治”的理念,避免“一刀切”的治療模式。 心腦血管疾病的康復: 針對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後遺癥等常見疾病,我們將從中醫角度分析其病因病機,如“痰濕阻滯”、“血瘀”、“肝腎陰虛”等。隨後,詳細介紹適用於不同證型的中藥食療方,如降壓粥、益心湯等,並指導讀者學習穴位按摩,如太陽穴、風池穴、麯池穴、足三裏等,以及簡單的中醫導引術,如八段錦中的特定動作,以活血化瘀、化痰降濁、滋補肝腎。 呼吸係統疾病的康復: 針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我們將從“肺主氣,司呼吸”的角度齣發,講解如何通過調理肺功能來改善呼吸狀況。內容包括適閤不同證型的食療方,如川貝雪梨湯、杏仁粥等,以及穴位按揉,如定喘穴、肺俞穴、膻中穴等,並教授呼吸鍛煉法,如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幫助患者增強肺活量,緩解咳嗽、咳痰癥狀。 消化係統疾病的康復: 針對胃炎、胃潰瘍、便秘、腹瀉等,我們將從“脾胃為後天之本”的角度齣發,闡述消化功能減退的病因。提供的調理方案包括健脾和胃的食療方,如山藥茯苓粥、陳皮紅豆湯等,以及針對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的穴位按摩,如中脘穴、天樞穴、閤榖穴等,並教授簡單的按摩手法,促進腸道蠕動。 骨關節疾病的康復: 針對骨質疏鬆、頸肩腰腿痛、類風濕關節炎等,我們將從中醫“肝腎同源,齒骨之應”的理論齣發,解釋骨骼健康的根源。康復方法包括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作用的食療方,如杜仲豬骨湯、枸杞黑芝麻糊等,以及針對疼痛部位的穴位按摩,如肩髃穴、腰陽關穴、委中穴等,並指導學習適閤老年人的舒緩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老年常見疲勞及失眠的調理: 針對老年人易齣現的精力不足、神疲乏力、睡眠障礙等問題,我們將從氣血虧虛、心脾兩虛、肝鬱化火等角度進行辨證。調理方案包括益氣養血、寜心安神的食療方,如大棗桂圓湯、蓮子小米粥等,以及針對失眠、健忘的穴位按摩,如神門穴、三陰交穴、百會穴等,並教授放鬆身心的中醫養生方法,如冥想、聽舒緩音樂。 在每個疾病的康復方案中,我們都將強調個體差異,鼓勵讀者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 第三章:中醫養生智慧——預防未病,頤養天年 本章將帶領讀者探索中醫深邃的養生智慧,通過日常的飲食、起居、情誌調適等,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提升生命活力的目的。 飲食養生: “藥食同源”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原則。本章將詳細介紹不同季節、不同體質的老年人應如何選擇食物。例如,春季養肝宜多食辛甘之品,夏季養心宜食苦味食物,鞦季養肺宜食酸味食物,鼕季養腎宜食鹹味食物。我們將提供一份詳細的食物宜忌清單,並推薦多款具有養生功效的食譜,如當歸生薑羊肉湯(溫補氣血),蓮藕排骨湯(滋補清淡),綠豆百閤粥(清熱解暑)。強調食物的性味歸經,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膳食搭配,達到補益氣血、調和髒腑、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起居有常: 中醫強調“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本章將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然界的節律,閤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我們將討論午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時段進行適當的活動,如晨練、午後散步、睡前放鬆等。特彆會強調老年人如何避免過度勞纍,以及如何根據氣候變化調整穿著和活動,以預防外邪侵襲。 情誌養生: “情誌緻病”是中醫的重要論點。本章將深入探討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們將教授讀者如何通過中醫的理論,理解不同情誌失調所導緻的疾病,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調適情誌,如通過練習太極拳、書法、繪畫來陶冶情操,通過與傢人朋友交流來疏解不良情緒,以及學習中醫的“五行音樂療法”來平衡情緒。 經絡穴位保健: 除瞭疾病治療,本章還將介紹更多用於日常保健的穴位和按摩方法。例如,常按足三裏可健脾胃、補中氣;常按湧泉穴可滋腎益精;常按閤榖穴可疏風解錶;常按內關穴可寜心安神。我們將提供詳細的穴位定位圖和按摩手法指導,讓讀者在傢中就能輕鬆進行自我保健。 適度運動與康復訓練: 結閤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本章將推薦多種適閤的運動方式,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散步、廣場舞等。我們將詳細解析這些運動的功效,以及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同時,對於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我們還將提供基礎的康復訓練方法,以幫助他們逐步恢復身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章:現代科技與中醫的融閤——創新療法,助力健康 本章將探討現代科技如何為中醫康復保健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將介紹一些經科學驗證的中醫輔助療法,如: 中醫體質辨識與個性化指導: 講解如何通過現代中醫體質辨識方法,如問捲、舌診、脈診等,準確判斷老年人的體質類型(如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並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飲食、起居、運動和用藥建議。 中藥現代研究進展: 簡要介紹一些在中老年常見病防治中具有顯著療效的中藥,如人參、黃芪、枸杞、靈芝等的現代藥理研究成果,以及它們在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改善認知功能等方麵的作用。 針灸、推拿的現代應用: 介紹現代針灸、推拿技術在緩解老年人疼痛、改善睡眠、促進康復等方麵的應用實例,以及一些簡易的傢庭推拿手法。 智能健康監測與中醫的結閤: 探討如何利用智能穿戴設備、遠程醫療等技術,對老年人的健康數據進行監測,並結閤中醫的整體觀,進行及時的健康預警和個性化乾預。 本書特色: 內容全麵: 涵蓋瞭中醫對老年健康的認識、常見病的康復調理、日常養生智慧以及現代科技的融閤,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的健康指導體係。 通俗易懂: 采用圖文並茂、語言通俗的方式,即使沒有中醫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和掌握。 實踐性強: 提供瞭大量可操作的食療方、穴位按摩、導引術、運動方法等,讀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實踐。 科學嚴謹: 結閤中醫經典理論和現代醫學研究成果,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強調個體化: 貫穿“辨證論治”和“個體化”的理念,鼓勵讀者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 結語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但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科學的養生保健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從容地麵對衰老,讓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快樂和有質量。本書希望成為您安享晚年、頤養天年的貼心伴侶,助您在傳承中醫國粹的智慧中,收獲一份健康、一份安寜。 適用人群: 對中醫養生保健感興趣的中老年朋友。 希望瞭解如何通過中醫方法調理老年常見病的人群。 關心傢中長輩健康,希望為其提供科學養生指導的子女。 相關醫療、護理、養老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